核安全制度文化体现为有形的核安全规章制度和无形的核安 全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公司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迸行了全面清理, 组织开展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形成了公司规章制度汇编, 内容包括:行政管理、人事教育、科研生产、质量管理、财务审 查、安全环保等。在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中,严格执行产品全寿 期核安全审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核安全,绝不能让安全问题流 入下一阶段。
(三)行为文化
核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核安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人们在生 活和生产过程中的核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 行为文化既是精神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精神文化。通俗理 解的核安全文化行为主要是进行科学的核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 的核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核安全规范、进行合理的核安全操作、 掌握必须的应急自求技能、进行科学的核安全领导和指挥等。
核行业属于高科技范畴,系统复杂,核安全要求高,管理者 和员工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核设施的运行.涉核单位一般是通过建 立一种机制,用来减少管理者和员工犯错误的概率,并采取强有 力的措旅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具体通过专业培训、 技能实操、全员教育、安全宜贯、科学监督、严格监察、安全活 动等来强化和巩固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通过宣讲、 培训,让核安全的规章制度,核安全的要求植于员工的内心。让 核安全要求变成每位员工的一种习惯,变成自觉行动。
倡导“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 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让安全行为成为员工的工作 生活常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倡导“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屏障”, 着力把核安全教育由理念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使全员都在思想 理念、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达到自我升级,使领导、员工 将核安全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牢记于心,并在工作中自觉做到遵 章操作。其次是强化行为约束,提高员工的核安全防范意识,真 正做到遵章守纪.要改变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必须要有刚性的原 则和行为准则。要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安全 理念,把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来抓,创新 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控 能力。再者就是强化技能培训,为使领导员工实现从“应知应会” 到“必知必会”的跃升,需要从文化知识到业务能力,进行一系 列内容的培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深入开展核安全知识及管理程序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 括国家及军队核安全法规和制度、专业技术知识、核质量保证、 核安全文化、典型案例剖析等,提升各级人员技术水平,有效引 导和规范员工在整个生产过程的行为,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理念落实到实处.鼓励员工培养质疑的工作态度,主要 体现在对假设情况的不断思考分析上,体现在对异常情况的根源 分析上,以及体现在对计划好的行动是否会产生不利后果的综合 评估上.所有员工都应对可能导致核安全的不利因素、活动保持警觉,使员工养成“按章自检”的良好习惯。通过在公司内发现制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在全公司范围内 进行通报,警示所有员工,对涉核军品的生产中,质量和安全同等重要。
(四)物质文化
核安全物质文化是形成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和基础, 从核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被评估对象组织领导的核安全 认识和态度,反映出核安全管理的理念,折射出核安全行为文化 的成效.因此,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涉核活动过程中的核安全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如在设计方面追求核安全,采用多道屏 障,遵守纵深防御原则;二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工具、安 全装置、仪器等物体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三是单位员 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的无形促动性,如通过抓精神风貌建设促进核 安全,按统一、标准、规范的要求,统一安全宣传标语、展板的 装置规格、核设置区域,并及时更新内容;注番工作环境、生产 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建设和美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有效促进核安全生产管理, 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在以往的核电及核工程配套任务中,公司围绕核安全总目标, 严格遵循多道安全屏障、纵深防御的原则,采用经验证过的成熟工艺技术,加强生产质量管理,认真学习中国核安全文化政策申明、核安全文化背景知识、核安全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剖析等知识,确保产品的核安全。
|